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美景天成。5米(比篮球场还宽),高55米钢桶围起来,然后再在钢桶里面填筑修岛。小岛原名就叫青岛,这个小岛因为常年林木葱郁,对面有黄岛,彼黄此青而得名青岛,青岛市1929年建置,当时也是由这个小岛得名而来。其距离海岸720米,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该岛形如古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1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有'琴岗翠滴'的美誉。岛上的'琴女'雕塑,也是青岛的象征之一。
德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阿克那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该岛改为'加藤岛'。青岛回归后,胶澳督办公署将其命名为小青岛,并于20世纪30年代初开辟为'小青岛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码头,游人可乘船前往。直至解放后,1950年,柳州市政府拨款修建了一座新浮桥,一直使用到1968年柳江大桥通车后才被拆除。日本二次青岛后,成为日军驻地,此后一直被作为军1用。1942年修筑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与陆地相连,成为陆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