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馆定位的认识发展过程
科技馆定位理念认识方面发展较为曲折,科技馆的建立是基于科学家对国技对人才培养以及科学技术普及所发挥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提升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在不同时期,对于科技馆的定位不同。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个科技馆站建立。初期对其定位是科学技术博物馆,作为科学技术交流普及的活动场所,定位较为模糊,没有突出科普教育核心功能,由于定位模糊,从而影响到了后期建设工作。第二种定位,是面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宣传科技成就,这一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将科技馆与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宫、科学会堂等场所区别开来。根本的问题,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科技水平出发,同时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兴趣和愿望。认识指导实践,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一批面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的场馆,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符合国家政策。为得到社会与政府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科技馆的定位是多功能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这种认识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对于科技馆发展规律以及性质认识不清,也是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第四种定位则是公益性的科普设施,九五规划明确指出科技馆是科普宣传教育设施也是文化公共设施,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科技馆建设工作。而科学技术普及法则从法律角度對其进行了定位,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将其定位为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
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第二种定位,是面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宣传科技成就,这一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将科技馆与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宫、科学会堂等场所区别开来。
科技馆(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数字科技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科学技术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科技馆。通常有外语、文艺、朗诵、演讲、绘画、书法、雕塑、摄影、器乐、声乐、舞蹈、游艺、木偶、电视、电子游戏等厅室。数字科技馆游览系统可以将整个科技馆环境制成3D模型,参观者能在虚拟的科技馆中随意游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展示,查看各种科技作品的相关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