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 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青石石狮子出现的场合不同,它的造型和摆放位置方法都有一些“讲究”, 比如在古老的庙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子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关于狮子嘴巴一张一闭,张是 招财,闭是守财,钱财只吃不吐的意思。
弘扬南派青石石狮子艺术的传播史弘扬南派青石石狮子艺术的传播史。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荣 史。进一步挖掘、保护、弘扬传统青石石狮子艺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雕塑史,乃至对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青石石狮子的发展无疑是对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对于青石石狮子的摆放方位,以放在西北方为佳。
狮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在古代民宅中,摆放狮子塑像的作用主要是镇宅治邪,使门外的不敢入屋扰人。现代人同样喜欢摆放狮子塑像,但由于很多人不了解狮文化和堪舆学,滥用和随便摆放狮塑像,使威猛的狮子塑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港台的一些堪舆书认为,狮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狮子从传入中国,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熟悉、活跃的方位,可以占得地利。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狮子塑像的摆放方法并不是那么死板,在方位方面,无论东南西北都可以摆放狮子塑像,如中国古代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狮子塑像也摆放在南方。
四川芦山樊敏墓石狮,雕凿于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5年)四川芦山樊敏墓石狮,雕凿于东汉建安九年(公元 205 年)。四石狮的造型与雅安高颐墓前石狮一致,作跨步前行姿态、昂首、挺胸、曲腰、垂尾。樊敏墓前两石狮均高 1.45 米,长 2 米,宽 0.63 米,一具为雄性,前爪抚蟾蜍;一具为雌性,前爪抚蟹。樊敏碑原近侧一石狮,高 1.08 米,长 1.77 米,宽 0.6 米,造型与后述之杨君墓前石狮略同。体型较小,腿有卷毛,形态生动,但腿脚尚未镂刻完毕,即已废弃,可能为建安八年(公元 203 年)制作时与樊敏职官不相称而废弃。樊敏碑原近侧石狮胚,高米,长 2.05 米,宽 0.47 米。躯体轮廓已打制出雏形,可能为制作与上述废弃之石狮配对之石胚料。底座线已刻出,腹部已开凿,首背轮廓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