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岔结构
(一)轨型
各国铁路多根据机车车辆轴重、运输密度及运行速度选用钢轨类型。对于既有线改造,轨型普遍选用重量≥60kg√m的钢轨,如德、法的 UIc60,前苏联的P65、P75, 日本的60;美国的132RE、136RE等。
(三)辙叉部分
日本、德国、法国及前苏联等铁路大力研究发展可动心轨辙叉,以消除固定型辙叉固有的“有害空间”,使机车车辆通过轨线交叉点部位的荷载、变形、振动特性 接近于转辙器部分的轮轨相互作用过程,从而在延长辙叉使用寿命、减小养护维修工 作量及提高旅行舒适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固定辙叉。
1、尽管各国的可动心轨辙叉结构有某些差异,但其原理都是使可动心轨在翼轨 框架内转换并与相应的翼轨密贴,引导车轮运行方向并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二、道岔各部分结构缺陷
(一)转辙器
1.切轨底基本轨的轨底切口处容易折断。
2.尖轨跟端无桥型垫板,尖轨跳动,轨距不易保持。
3.尖轨降低值过小,实际过宽,容易被轧伤,并有被车轮爬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可能。
4.直尖轨长度过短,转辙角过大,侧向过岔速度受限制。
5.尖轨跟端轮缘槽过窄时起护轨作用,接头容易损坏,过宽时转辙角增大。
6.尖轨跟端螺栓无套管,螺栓帽上紧则妨碍扳动尖轨,松开时尖轨跳动及横移。